由廣東梁氏水產種業有限公司和佛山市農業產業聯合會主辦的首屆鱖魚產業鏈創新論壇暨三水區漁業產業園“鼎鱖1號”新品種推介會在廣州成功舉辦。中山大學張勇教授在會上的《“鼎鱖1號”商業化育種實踐》報告中提到,全雌翹嘴鱖“鼎鱖1號”是從2009年湖南省水產原種場引進翹嘴鱖原種,歷經10年研發,于2021年通過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新品種審定?!岸Z1號”性別一致,雌性率達到97%以上;親本經過4代生長選育,遺傳性狀穩定;采用人工授精方法生產,同一批次苗種,來源于同一個父本,是全同胞家系或者半同胞家系,規格整齊,培育成活率高;生長快速,縮短養殖周期15天以上,在粵北甚至省外實現一年養兩季鱖魚,示范養殖覆蓋廣東、江西、湖南、湖北、江蘇、安徽等全國十多個省份。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謝駿研究員在會長提到,尾水治理主要是指通過精準投喂、水質調控、底泥管理、尾水減排等方式實現脫氮,降磷、增氧等。兩種不同碳水平的飼料或者兩種不同碳水平的養殖品種耦合,以“高碳低氮”飼料以及代謝物來級聯放大降低氮,節約成本15%。強化型生物膜掛膜成熟時間縮短30%-50%,水質修復效率提高了10%-20%,魚類生長速度提高了10%以上,病害發生率降低20%以上。
鱖ISKNV苗種檢出率約為30-40%(PCR二擴陽性率),但帶毒不一定會發病。海水冰鮮料整體帶毒率35%以上,批次帶毒率近100%,鮮活餌料也不會太低,網箱養殖風險高,發病魚污染水可導致病毒快速傳播。鱖ISKNV是典型的“一過性”病原,ISKNV感染康復魚不會再次發病,因此病毒不太可能通過垂直傳播由親本傳給子代。目前除了中國外,日本、韓國、新加坡也有出現ISKNV。鱖蛙虹彩病毒檢測難,防控難,很可能存在垂直傳播風險,溫度等應激可激活病毒導致發病,病程持續期長至2-4月不等,急性感染可見死亡高峰,通常呈緩慢但持續死亡狀態,死魚身體偏瘦多有畸形,似乎是絕食狀態下能量衰竭死亡。減毒苗對其有效。